2012音樂會  

2012年的大提琴獨奏會

大提琴:林宥辰

鋼琴:高筱晶

曲目:

拉赫曼尼諾夫:練聲曲,作品34號,第14首

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 Vocalise, Op.34 No.14

 

Vocalise原意是指聲樂發聲所用的練聲曲。因旋律優美而被其他樂器廣為改編。這首作品最初寫作於1912年,在最後一組的14首歌曲中收納及出版。前面十三首取材於俄羅斯浪漫主義的詩人們,包括普希金,波隆斯基,科里夫斯基和雪吉雅。與此相反的,這首作品沒有任何字詞,它能從中脫穎而出完全是依靠優美的旋律線。它迅速成為最成功的樂曲,也是拉赫曼尼諾夫最廣為流傳的作品之一。

 

 

佛瑞:D小調第一號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09號

 

Gabriel Faure(1845-1924) Cello Sonata No.1 in D Minor, Op 109

 

這是一首佛瑞的晚期作品,此時他的聽力已經退化到近乎耳聾。然而,這並沒有減低他的創作熱情。他說,“如果我不能工作,那我在這裡做什麼?”因此,這首奏鳴曲聚集了最後,也最深刻的靈感和美麗。此外,這首奏鳴曲是一個令人不安的樂曲,可以聽到的那些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產生的焦慮,因為他的小兒子在此同時也在軍隊中參戰。

 

 

 

鮑柏:C小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6號

 

Samuel Barber(1910-1981) Cello Sonata in C Minor, Op. 6

 

這首奏鳴曲是為他的老師R. Scarlero所做,因為,這是在他的指導下的最後一首作品。在其他說法中寫道,“給奧蘭多,在出生時,這首奏鳴曲的催生人,感激他的幫忙與投入。巴伯,在七年之後。(To Orlando, physician at the birth of this sonata in appreciation of is help and interest, Samuel Barber seven years late.)也就是說,大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之間的關係真的很密切(OrlandoBarber是大學同學),而且,在創作這件作品時,​​他們每星期演奏然後校正,在手稿上仍然可以看到大提琴的部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五十年後,奧蘭多‧科爾說,這首作品非常大提琴化,抒情和對於探索大提琴的極限充滿挑戰。(It is very cellistic, lyrical and full of challenging to explore cello itself.)

 

 

 

以下是整場音樂會的完整錄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宥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