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藝復興時期

文藝復興時期( c.1400-1600)

音樂特色:

  • 早期的作曲家創作重心偏重於宗教音樂
  • 十六世紀經文歌的創作大幅增加,各地方言歌曲興起
  • 4-6聲部的作品是主要的音樂型態,每個聲部皆佔有均等的重要性;大量使用模仿的手法;較注重文詞的清晰,少有複歌詞作品出現(兩段不同的歌詞重疊,同時唱);開始逐漸增加音畫(word painting,運用音樂去闡述歌詞意境)的運用
  • 記譜上沿用固有符號,但使用的節奏叫之前更快,因此節奏單位又更加細分。至1450年之後,臨時記號更為省略,因此Musica ficta的即興變化音演奏法被沿用下來。當時的樂譜雖然是全人聲無伴奏歌曲(A cappella),但實際上仍有樂器伴奏

 

Musica ficta 偽音:樂曲調式之外的臨時變化音稱為偽音

14世紀音樂(包括法國和義大利)中常採用升高或降低的半音變化(或有臨時記號標明或是演奏時即興增加)而獲得一種特殊風味。這種半音變化常見於終止處。

 

十五世紀音樂:

盛行於三個地區,分別是英國複音樂派、比利時的列日和法國的甘勃來的布根第樂派以及泛指全體複音音樂作曲家的福萊樂派

 

  1. 英國複音樂派

代表作曲家為鄧斯泰博(J. Dunstable, c. 1390-1453)是第一位能創立一個樂派的作曲家

Dunstable 鄧斯泰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jdEbZH2wI

  1. 布根第樂派

十四世紀莫道十五世紀中期,盛行於比利時列日(Liege)法國甘勃來(Cambrai)。由於當時布根第王朝的菲力普王侯大力推廣音樂,使甘勃來成為此樂派的重要中心

 

著名的音樂家

 

  • 杜飛(G. Dufay, c.1400-1474)杜飛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的音樂受到英國鄧斯泰博的影響很大;是第一位將彌撒曲中各樂曲做整體性連貫的重要人物 

Guillaume Dufa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AQ2pBXZ6GU

  • 班舒瓦(G. Binchois, c.1400-1460)與杜飛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也是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曾為布根第王朝的菲力普王侯譜寫音樂,作品特色為曲調華麗且富深度 

Gilles Bincho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83yN8wQwY

 

3. 福萊樂派    原指十五世紀法國、荷蘭、比利時的全體複音音樂作曲家

    由於他們特殊的音樂風格影響了當時整個歐洲,所以也可泛指十五世紀後半期的作曲家

    福萊樂派是新藝術(Ars Nova)與布根第樂派音樂發展的終點,也是十六世紀複音音樂技巧發展的起點。

 

特點:

  • 以四聲部為主,但二聲部的二重唱風格也很普通
  • 嚴格使用模仿對位的技巧,因此各聲部皆同等重要
  • 在一首樂曲中,和聲風格對位法交替使用,是當代典型的創作手法
  • 由於三和弦完整的出現,音響效果非常充實
  • 假低音及蘭第尼終止消失,由正格終止(五級接一級)與變格終止(四級接一級)取代

著名音樂家

  • 奧凱根(J. Ockeghem, c.1430-1495)被視為福萊樂派的創始人,並使模仿風格在作品裡獲得更廣闊的天地

Johannes Ockeghe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LsLAujZzI

  • 德普瑞(J. des Prez, c.1450-1521)奧凱根的學生,不但被譽為當代偉大的作曲家,也被列入歷史上偉大的音樂家之林 

J. des Prez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SH3drDXE8M

 

  • 丁克多利斯(J. Tinctoris, c.1445-1511)完成第一本音樂名詞字典 

 

Johannes Tinctori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bnG2XD540

 

十六世紀音樂:

1. 福萊樂派    十六世紀福萊樂派仍佔有重要地位,此時其算是第二期。此樂派末最偉大的作曲家為       

拉素士(O. Lassus, c.1532-159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VNtDxlTP8

 

2. 羅馬樂派

    羅馬樂派永垂不朽的榮耀歸於Giovanni Pierluigi di Sante,他被稱為帕勒斯替娜(Palestrina)是以他的出生地命名。

    當代的人稱他為音樂之王。作品以無伴奏合唱曲(A cappella)最著名,多採用葛雷果聖歌民歌曲調做旋律基礎。

Palestrin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LIgzAe5sI

 

3. 威尼斯樂派

    由比利時的音樂家魏拉爾領導這個樂派開始,使用對唱風格的樂曲處理,成為威尼斯樂派的風格。    建於十一世紀的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就是威尼斯文化的典型代表。

著名音樂家

  • 安德拉‧加布里埃利(A. Gabrieli, c.1510-1536)

Andrea Gabrie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6maeB5Lgc

  • 喬望尼‧加布里埃利(G. Gabrieli, c.1557-1612)為威尼斯樂派的全勝期代表,充分展現出輝煌的音色豐富的音響效果,為第一個寫協奏曲(聲樂主奏)的作曲家。他是音樂史上最早在樂譜上標明樂器種類以及音量的變化的音樂家之一。

Giovanni Gabriel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EvJ4gJYu8

4. 聲樂發展

  • 複音聖樂除了彌撒曲(Mass)之外,以經文歌(Motet)最有名。經文歌是以聖經中的詞句或禱告的話語而寫的無伴奏合唱曲,歌詞多用拉丁文。彌撒曲以慈悲經(Kyrie)、榮耀經(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羔羊經(Agnus Dei)所組成。
  • 複音俗樂十六世紀是一個俗樂平衡發展的狀況,最著名的有義大利的牧歌(Madrigal)法國的香頌(Chanson)

    牧歌在十四世紀就屬於義大利重要樂曲之一,其歌詞通常與戀愛或田園的題材有關,文學性高。    演出方式多為室內樂性質,分數個聲部,以和聲對位模仿等手法創作,並加入獨唱或戲劇性內容。   

牧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KkULNoLQI   

     

    香頌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的法國。以簡單的節奏、優美動人的旋律模仿對位的手法,以及正格終止等作為香頌的特色

香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ZSGCBcZj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宥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