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代表音樂家

蒙台威爾第(C.Monteverdi, 1567-1643, 義)

主調音樂戲劇化風格音樂。發展出弓弦樂器的顫音(Tremolo撥奏(Pizzicato的技巧。

1607年,第一部歌劇作品奧菲歐(L’Orfeo),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成行的音樂話劇(Melodrama)。劇中,常利用樂器做戲劇性的描寫。

故事內容

         "奧菲歐"的題材是來自古希臘的傳說,這是蒙台威爾第最早創作的歌劇,也是歌劇史上最早的傑作。主要敘述剛新婚的奧菲歐(半人半神的音樂家)馬上便失去了其愛人尤莉蒂絲為拯救死去的妻子,奧菲歐懷著悲傷前往地獄向閻王求情,請求釋放幽莉蒂彩,,途中先以自己美妙的歌喉,催眠了看守者、通過地獄之河,他的真情感動了陰界之后,也讓陰界之王同意,如果奧菲歐在踏出陰界之前能耐住性子不回頭看尤莉蒂絲,便放了尤莉蒂絲回到人間。可惜奧菲歐說服了陰界之王在先,卻毀在自己的手中---他在回到人間之前忍不住回了頭,而一切終於無法挽回。原來的神話故事到此結束,但蒙台威爾第為了以喜劇收場,最後又加了一幕,讓太陽神阿波羅下凡來將奧菲歐接回天堂中。

此劇一開始,音樂精靈出現宣告:「音樂可以治癒紊亂的心,它奏出的音樂,可以感動野獸的心,連地獄也會遵照其願望,實現奧菲歐的話」。 在奧菲歐與尤莉蒂絲的婚禮上,奧菲歐唱著「天上的玫瑰,人世的生命」、尤莉蒂絲也以「這麼大的快樂不能言傳」回應,互相傾訴彼此堅定的愛情。 不久後回到水精靈與牧羊人們的明朗合唱,強調出牧歌風格的和平氣氛。之後,水精靈與牧羊人們圍繞奧菲歐,載歌載舞祝福他。

突然間出現一名女使者,唱出「啊,悲慘又嚴酷的命運」,傳達著尤莉蒂絲被毒蛇咬死的噩耗。奧菲歐頓時陷入悲痛的深淵,唱出「我的命根子,妳已死了嗎」,隨後發誓要到黃泉之國救回尤莉蒂絲,接著向牧羊人們告別。 前來傳達不幸消息的女使者,看到奧菲歐悲痛萬分的樣子,自己也決定住在洞穴裡渡過痛苦的一生。奧菲歐與女使者離去後,水精靈與牧羊人們接著唱出悲嘆的合唱。 奧菲歐為拯救尤莉蒂絲,來到地獄之河的河畔。這時候,希望仙子出現了,她勉勵奧菲歐要鼓起勇氣,可是地獄之河的渡船夫卡隆特(Caronte),卻以活人不得通過為理由,冷酷地阻絕了奧菲歐的去路。  

奧菲歐此時唱出「強而有力的精靈啊」,拚命哀求把妻子還給他。不懂得憐憫的卡隆特,依舊無動於衷,但不久後卻被奧菲歐的優美歌聲迷惑,漸漸地入睡。奧菲歐因此趁機安全渡過河。精靈們齊聲合唱讚暢奧菲歐的勇氣。 地獄之王普魯東的妻子普羅賽碧娜,也深受奧菲歐的歌聲感動,熱心懇求國王聆聽奧菲歐的心聲。不久,普魯東的也被奧菲歐的深情感動,終於答應讓奧菲歐帶回尤莉蒂絲。但命令奧菲歐,在走出冥府回到人世之前,絕不可以回頭看妻子。

隨後精靈們便歌頌出愛的勝利,奧菲歐高興地走向陽間而去。然而,他卻禁不住想看愛妻一眼,當他回頭一看時,尤莉蒂采悲傷唱出「啊,多麼溫柔、多麼辛酸的眼 神」後,消失了蹤影。精靈們也感嘆合唱出「奧菲歐戰勝地獄,卻被自己的心所擊潰」。奧菲歐再度失去了尤莉蒂絲,哀痛唱出「山也悲嘆、石也哭泣」悲嘆之歌, 此歌旋律有著山中回音的效果,製造出無比淒涼的氣氛,成為全劇的壓軸。

這時候,乘雲駕霧的阿波羅從天而降,他伸出援手鼓勵心情陷入谷底的奧菲歐,並一邊在天上悄悄的顯現出尤莉蒂絲的面貌,使奧菲歐得以心安,同時一邊把他帶到 天上而去。往天邊而去過程中,兩人唱出「邊唱歌、邊昇天」,送行的牧羊人則同聲合唱出「去吧奧菲歐、蒙神之召,你將在天上獲得永恆的平安」。在合唱的同 時,一邊在三拍子的摩爾人舞曲(Moresca)的舞蹈中落幕。

 

盧利(L.B. Lully, 1632-1678, 義裔法)

法國歌劇創始人。十七世紀後半葉,法國歌劇和芭蕾的領導人物。創立兩種法國歌劇類型,抒情悲劇Tragedie Lyrique, 悲劇劇本)和芭蕾喜劇Comedie Ballet, 話劇與舞蹈結合)

歌劇前加入序曲Overture),以慢、快、慢(法國序曲)呈現,與義大利序曲(快、慢、快)結構相反。

 

 

 

柯賴里(A. Corelli, 1653-1713, 義)

小提琴奏鳴曲作曲家。

為大協奏曲奠定明確樂器編制,並將獨奏樂器群設計成三重奏鳴曲的形式(兩把小提琴、兩把數字低音樂器,四個演奏家與樂團交互演奏)。

柯賴里創作出音樂史上第一首大協奏曲。

 

帕海貝爾(J. Pachelbel, 1653-1706, 德)

重要作品為D大調卡農

 

普賽爾(H. Purcell, 1659-1695, 英)

英國最早歌劇作家。作品有狄多與安妮。英國作曲家布瑞頓將其作品主題寫入他的青少年管弦樂入門。

 

亞歷山大‧史卡拉第(A. Scarlatti, 1660-1725, 義)

確定了拿坡里歌劇樂派的藝術形式。確定了抒情調的形式Aria da capo

器樂方面,大膽使用樂器,並安排樂器獨奏。確立義大利歌劇序曲形式(快、慢、快)。歷史定位以歌劇和清唱劇著名。

 

庫普蘭(A. Couperin, 1668-1733, 法)

法國重要風琴家、作曲家。印象樂派作曲家拉威爾M. Ravel, 1875-1937)為紀念他寫了一組鋼琴曲,庫普蘭之墓

 

韋瓦第(A. Vivaldi, 1678-1741)協奏曲之父

巴洛克末期代表作曲家,因為髮色,被稱為紅髮神父。是史上最多產的協奏曲作曲家,被尊稱為協奏曲之父

具有古典樂派獨奏協奏曲的雛型,但仍保持獨奏樂器群與大樂團之間的競奏特質。

 

拉摩(J.P.Rameau, 1683-1764, 法)和聲學之父

法國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歌劇作家之一。他於1722年完成音樂史上最早的和聲學教本(Traite de l’harmonie)建立起和聲學的理論系統。

 

杜曼尼科史卡拉第(D.Scarlatti, 1685-1757, 義)

巴洛克晚期鍵盤音樂代表作曲家之一。他是亞歷山大‧史卡拉第的而子。最著名的作品為奏鳴曲(500首,二段體),作品中展現艱難、快速的技巧,最顯著的是雙手交叉的演奏法。

 

塔替尼(G.Tartini, 1692-1770, 義)

巴洛克後期與古典前期的代表音樂家,歷史上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著名作品有小提琴奏鳴曲魔鬼的顫音

 

裴哥雷西(G.B. Pergolesi, 1710-1736, 義)

義大利作曲家,最著名作品為喜歌劇,管家女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宥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