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時期(Baroque, c. 1600-1750

音樂特色

巴洛克(Baroque)源自葡萄牙文,意為美麗的貝殼、幻想、不規則、崇尚新意等意思。

巴洛克時期興起於義大利,後來發展並影響全歐洲。

 

複音音樂(Polyphony)及對位手法:

用對位手法寫成的複音音樂,並重視樂曲中的對稱與技巧華麗的裝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7FaUbaY_k

 

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

樂譜的速記法;旋律的低音聲部;帶有和弦性低音的功能。

第一個使用數字低音的義大利作曲家是維亞達那L.D.Viadana, 1565-164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SYfygxiSGc

 

持續低音(Basso Ostinato):

一段旋律在樂曲的低音聲部不斷反覆出現,又稱頑固低音。例如帕海貝爾的卡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90BIg0mlcY

即興(Improvisation):

即興技巧在這時代被視為是音樂家的能力表現

 

和聲(Harmony):

數字低音在音樂上引起新的和聲觀念,正格終止取代調性終止;半音的使用更廣泛;轉調手法普遍運用;七和弦無預備音被引入使用等,都是巴洛克時代在和聲學上的創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N-UQU7-FE

 

調性(Tonality):

大小調取代了教會調式,並在音樂作品的標題上標明調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co9NuzxEw

 

聲樂與器樂並重:

樂器工藝的進步,演奏技巧的發展,及作曲家的樂於創作,使器樂曲地位大為提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_7moKLxAk

 

 

新曲式產生:

聲樂:歌劇清唱劇神劇

器樂︰賦格奏鳴曲組曲協奏曲

 

補充1

組曲(Suite):把一些短曲集合在一起,叫做組曲

古代組曲(古式組曲):各樂章調性幾乎相同,曲式多為二段體。

組曲的基本形式(巴哈確立形式):

阿勒曼板、國、拍子)、庫朗板、國、拍子)、薩拉邦德板、西班牙、拍子、拍在第二拍)、基格板、國、3/8 or 6/8

薩拉邦德基格中間可插入:嘉禾舞曲(Gavotte)、布雷舞曲(Bourree)、梅呂哀舞曲(Minuet)、波蘭舞曲(Polonaise

組曲也會加入速度較自由前奏曲Prelude)或序曲Overtur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lXZkKBIew

 

補充2

奏鳴曲:一般由3-4樂章組成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Sonata form),快板(Allegro

有固定的結構: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

呈示部:透過兩個在節奏曲調調性上對比的主題將樂曲動機呈現。第一主題為主調,第二主題在屬調或者關係調

發展部:將呈示部中的兩個主題素材透過轉調擴充濃縮等技巧加以發展,使發展部與呈示部造成對比

再現部:兩個主題都在出現一次。第一主題出現在主調或者下屬調,第二主題必須回到主調

 

第二樂章:二段或三段歌謠曲式的抒情樂章,慢板行板

第三樂章:輕快舞曲風格,採用梅呂哀舞曲Minuet)或詼諧曲Scherzo),快板;若是三個樂章編制的奏鳴曲,則不包含此樂章

第四樂章:採用輪旋曲式Rondo)、奏鳴曲式Sonata form)、或變奏曲Variation),快板樂章

 

貝多芬L.V. Beethoven)開始,將奏鳴曲中第三樂章以詼諧曲Scherzo取代梅呂哀舞曲(Minue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B8MAjNaz0

 

協奏風格(Stile concertato):

分為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獨奏協奏曲(Solo concerto兩種,巴洛克時代偏重大協奏曲

 

補充3

大協奏曲:巴洛克時期,由一個獨奏樂器小組,與管弦樂團聯合演奏的音樂。獨奏小組通常包括兩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樂器(大鍵琴或大提琴),樂團是由小型的絃樂團與幾支管樂器所構成。

演奏特色:獨奏小組和樂團在交替演奏的過程中,呈現一種力度的對比

樂章數沒有固定型態,四樂章(慢、快、慢、快),三樂章(快、慢、快),或者像組曲一樣數個樂章所組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TUYvnIw-U

 

獨奏協奏曲:獨奏家與管弦樂團是處於平等的地位,巴洛克時代,大協奏曲和獨奏協奏曲是同時存在,只是獨奏協奏曲發展比較晚,之後大協奏曲沒落,獨奏協奏曲才興盛

比較:

大協奏曲中,作曲家不會特別強調獨奏小組的演奏技巧,獨奏小組和樂團間競爭意味不強烈。

獨奏協奏曲中,注重獨奏樂器在旋律跟技巧的呈現,獨奏樂器跟樂團間相互競奏意味濃厚。

獨奏協奏曲,包含快、慢、快,三個樂章。每一個樂章結束前,都有一段表現獨奏家技巧裝飾樂段(Cadenz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jiC6v5wc

 

裝飾樂段(Cadenza

樂章尾聲的時候,藉由裝飾樂段來發揮獨奏家的演奏技巧。

貝多芬之前的作曲家都沒有將裝飾樂段寫在樂曲中,裝飾樂段是交給獨奏家自由發揮。貝多芬為了避免獨奏家過度炫耀技巧違背作曲家的意圖。貝多芬在他的第五號鋼琴協奏曲,將裝飾樂段完整寫出取消了演奏家即興表演的慣例。浪漫時期的作曲家也相繼效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kJivKXvjc

 

音樂術語:

音樂史上首次出現指示樂曲速度或表現的音樂術語;在五線譜上加入小節線,而節奏型拍號都呈現固定形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宥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